Lecture 19 相机与棱镜

Lecture 19 相机、棱镜


成像

  • 光栅化/光线追踪——合成方式成像,生成自然界没有的物体;
  • 照相机——捕捉成像

Field of View(FOV)视场

  • 视场用来描述拍摄的范围,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,h:高度,f:焦距。

  • 对视场的影响因素

    • 焦距(Focal length)对视场(FOV)的影响:当传感器大小一定时,FOV 随着焦距增加而减少。通常在定义视场时,用以 35mm 格式的胶片为基准(35mm-format film,36 × 24 mm )的焦距来定义视场

    • 传感器大小对视场的影响:传感器越小,视场越小

    • 注意:在渲染中,传感器(Sensor)负责记录最后每个像素接受到的 Irradiance(指每单位照射面积所接收到的或者说入射的 power)有多大,最后的胶片(Film)决定最后图片的存储格式

Exposure 曝光

曝光定义为 H,其计算公式:​​​​​

  • T(曝光时间 Time):由快门(shuttle)控制有多少光进来
  • E(Irradiance)由传感器上一个单位区域接收光的能量和镜头的光圈(aperture,通俗理解用来遮挡光线用的)和焦距控制。
  • 可以看出曝光记录的是总体时间的能量

曝光的影响因素

  • 光圈大小 Aperture size:仿生学设计,模拟瞳孔,通过打开和关闭 apeture 改变 f-stop

    • 其中,镜头的 f-stop(也被叫做 f-number)写作 FN 或 F/N,大小为焦距除以光圈的直径
  • 快门速度 Shuttle speed:改变 sensors 的曝光时间即每个像素接收光的时间,快门越快曝光越少。快门这个元件类似于一个窗帘,它的打开是有一个过程的

    • 运动模糊的形成:在快门打开的这段时间内,高速运动的物体已经发生了位移,中间的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。(Slow Speed vs. Fast Speed)

    • 运动模糊不一定是坏事,从人的感知角度它可以形容速度快;从采样角度,它也可以进行反走样。

    • 高速摄影 High-Speed Photography :每秒拍更多的照片,也导致快门时间很少(短曝光时间)。

    • 延时摄影 Long-Exposure Photography

  • 感光度 ISO gain:是一个后期处理,更改传感器值和数字图像值之间的倍率,但是 ISO 在简单放大信号的同时会放大噪声

Thin Lens Approximation 薄透镜近似

  • 真正的透镜非常复杂,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描述。

  • 研究对象:Ideal Thin Lens - Focal Point 理想化薄透镜

    • 所有进入透镜的平行光一定过焦点。

    • 过交点的在透镜后面一定是平行光。

    • 认为焦距可以被随意改变(利用透镜组)。

    • The Thin Lens Equation 薄透镜公式(利用相似三角形推导)

      • 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

Defocus Blur

  • Computing Cicle of Confusion(CoC) Size

    • Object 远离 Focal Plane,聚焦后的点不在 Sensor Plane 上,而是在它前面聚焦,然后光线在聚焦点继续直线传播,到 Sensor Plane 上就变成了一个圆,这个圆就是 Cicle of Confusion(CoC)。

    • 形成原因:在一段距离内的所有物体都会被对焦,如果在这个距离之外,物体上的某个点就会在成像平面(清晰的平面)之前就聚焦,然后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,从而在成像平面上形成一个圈,并且其它点也可能落入这个圈中,所以就变得模糊不清。

    • CoC 的计算公式如下,其中 A 是光圈直径,C 是 CoC 的直径。

      • 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      • 可以看出:Circle of Confusion 与光圈大小成正比,所以看到的东西是否模糊与光圈的大小有关。
      • 将上面的公式与 F-Number 联系起来就得到如下公式:
      • 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    • CoC 告诉我们,看到的图片是否模糊,取决于光圈大小,左图光圈大小 A=f/1.4,右图 A=f/22

Ray Tracing Ideal Thin Lenses

  • 小孔成像——从相机透过一个像素连线,无景深效果

  • 模拟薄棱镜,可以产生景深效果,具体做法:

    • 建立场景

      • 先定义 Sensor 的大小(成像平面大小),然后定义透镜的属性,即焦距和光圈的大小。
      • 定义透镜和关注平面的距离 ​​​(物距)。
      • 根据透镜方程计算相应的深度 ​​​(相距)。
    • 渲染

      • 对于每个在 sensor 上的像素 ​​
      • 在 lens plane 上取样随机一点 ​​​
      • 根据透镜的属性可以计算通过透镜的光线会打到 ​​​​
      • 计算光线 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 的 radiance(发射的、反射的、折射的、接收的光线在每单位立体角、每单位垂直面积上的 power,同时指定了光的方向与照射到的表面所接受到的亮度。),最后记录在 ​​ 上

Depth of Field 景深

  • 光圈大小的不同会影响模糊的范围,景深就是在场景内对应的 CoC 足够小的距离范围,在这个范围内,CoC 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一个像素的大小,就可以认为这一部分深度内的场景是锐利的,非模糊的。

  • DOF 就是 Depth of Field,指成像清晰的一段范围。要做的事情:将 ​​​​​​​ 与焦距联系起来

  • 最终可以得到以下结论(一个在线网站